從小就對文具有點小偏執,不過沒人知道:P
國小時就讀有錢人小學,有錢的同學們自詡自己很懂,所以他們都會買文具店裡很貴很騷包的東西,而我家境平凡,記得小二剛轉學進入私校時,第一天上課剛好是美勞課,我媽站在教室外從窗戶看我上課狀況,看到大家都用嶄新的48色彩色筆,而我是用一個鐵盒子,把許多盒畫爛的彩色筆當中,比較有水的筆挑出來,放到盒子裡湊著用。其實我本來沒有發現的,新學校已經讓我很緊張了,沒想太多,是後來放學時,我坐在媽媽的吉普車裡,她說要帶我去買新文具,我本來的那些好像太爛了,然後我們到文具店,買了彼得兔24色彩色筆,還有玉兔鉛筆一盒,蜻蜓牌橡皮擦。而削鉛筆機不用買,因為在家裡削好再帶去就好,不會被看到。
小學三年級時,我到何嘉仁書局找自動筆,當時很流行搖一搖筆芯就會跑出來的那種自動筆,不過我覺得還好,有跟同學借來試搖,感覺手感不佳,還是想買比較傳統、比較紮實的款式,第一次挑的時候沒有買,但有看上一枝35元黃色的,不是可愛型,而是「專業感覺」的自動筆。對小學時候的我來說,35元還滿不少錢的,看了第二次,還是決定買下來。那枝筆一直用到我國中,國中數學老是考零分,補習班老師還不收學費要我繼續學不能放棄,我邊哭邊用黃色的自動筆寫著算式,怎麼樣也算不出來,老師很溫柔,但我還是不會。數學沒有進步,那枝筆不知怎麼搞的就弄丟了。
高中以後直到去年為止,這將近十年之間,我幾乎所有的文具都是無印良品的。因為實在很討厭油性筆太滑,沾到手很難洗,又討厭水性原子筆老是斷水,而且大部分都很醜,不然就是很貴,而無印良品正開始流行,價錢便宜,中性膠墨筆一枝25元,筆身白白乾乾淨淨的,也不會太細不好拿,一切都剛好。
而且我一直都很討厭用藍筆,比較喜歡黑筆。因為作業簿通常都是綠色的格子,用藍筆根本就不搭啊。
回想起對於筆啊之類的東西產生想法,好像是因為爸爸的關係。爸爸總是用鋼筆,幾乎只用鋼筆,襯衫口袋都夾著一隻金色或銀色的鋼筆,爸爸字很好看,但沒有教我怎麼寫跟他一樣好看的字,我字很醜,我手有問題,練鋼琴的時候老是抽筋,不知道為什麼。爸爸從事建築那方面的工作,他有一張很大的圖桌,要用圖釘綁著繩子,做出一個軌道,然後裝上一支很長很長鋁製的尺,固定尺的時候,還要用水平儀,這樣可以畫出完美的直線和垂直角度。然後爸爸畫圖時會用一種金屬筆桿,裝著粗粗筆芯,轉一轉可以掉出筆芯,介於鉛筆與自動筆之間的筆,雖然可填裝筆芯,但筆芯也跟鉛筆一樣要削過才會尖,削的器具也是專用的,很像有方形身體的小茶壺似的東西,最近我才知道,那是最最古早的自動筆,一百年前就有了。
爸爸的圖桌、各種筆、雲尺、直尺、比例尺、圓形版、三角板、刻著路樹和行人汽車的印章....奇妙且不可侵犯的國度。
我有時會偷拿爸爸的東西,有一陣子一直都用比例尺當作平常上課用的尺,後來有陣子做舞台,才真正有用上比例尺。
今年開始,或許是想認真寫東西,雖然寫作時是用電腦寫,但還是買了鋼筆,假裝象徵「認真寫」這件事情。準備開店,藉此買了崇拜許久的文具,像是可以把背後的針釘得完全平整的釘書機、彩色的訂書針、得過2012年日本設計大賞的剪刀,因為改變刀鋒角度即可擁有3倍銳利度,而且刀面塗了氟,剪膠帶時不會沾黏...等等。用著精心設計,真正有功能性,可以幫助生活的文具,而不是湊合著用,工作時握著非常優秀的工具,就好像工作也特別順利似的。工具這種東西不是漂亮就好,好用是第一選擇。我的文具抽屜就這樣又進入了新的階段。
希望不要因此花太多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