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戲: 漢字寓言

date:2008/11/2
地點: 牯嶺街小劇場
劇名: <<漢字寓言: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>>

<<漢字寓言>>這個企劃本身就很有趣,靈感來自日本的「年度漢字」就是由日本民眾票選當年最具代表性的漢字,然而動見体則是請來十位戲劇、舞蹈、音樂等不同表演藝術領域的年輕藝術家,對社會觀察提出一個單字、做一齣獨腳戲。更有趣的是,動見体及林人中將劇場與次文化接合,找了台大戲劇的章小8拍街拍(街拍這種玩意兒不是只有在流行雜誌才有嗎? 就是拍一些看起來又酷又漂亮的人,讓你想要跟他一樣….然而這十位年輕藝術家不只看起來很酷很漂亮,而是「真的」很酷很漂亮!) 還找了藝術市集達人夏夏來做「說文解字」,以及塗鴉大大Bbrother、超紅插畫家可樂王來參一筆,甚至在演出現場還販售由王薔製作的「漢字護身符」,反正一堆時髦的事情都沾上邊了,有來看<<漢字寓言>>就是很時髦的意思。
聽說他們還在西門街頭發傳單,讓我覺得太棒了,觀眾是演出的衣食父母,正中核心去街上找觀眾,這樣是很直接的手段,我喜歡!

董怡芬「泡」
怡芬一進場就是帶著一顆泡泡進場,然後跟泡泡玩遊戲、共舞,怡芬的身體質感像水一樣,流動感、輕盈感,同時又有如浪潮般的推力。喜歡怡芬把空間打開,卻分不清楚他究竟是「進去」還是「出來」,一種模糊而隱約的焦慮在舞蹈中蔓延開來,味道清淡而深刻。
周姮吟「掙」
其實不瞞各位,姮吟是十年前當我開始熱衷於看戲時,最喜歡的女演員,當時的她還在北藝大當學生,她的畢製「瓦斯心」深得我心,後來因緣際會認識「瓦斯心」導演SASAYA,還硬是跟她要了VCD,那片燒錄片珍藏至今,不隨便借人。這次的「掙」,姮吟一人分飾五角,而且五個角色都是內地人,光是流暢的腳色轉換、精準的聲音與肢體掌握能力,就真的精彩。還有內容上扣題扣得緊緊,「掙」不外乎是掙錢、掙名、再掙一個自我肯定,戲的最末,「男女主角」在「to be or not to be」那邊的矛盾「掙」扎,簡單而明確,
「我們必須去工作!去談戀愛!去奮鬥!這件事十萬火急!我們一天也不能等!」
太有梗了!
這句話現在被我放在MSN的個人狀態上。
魏雋展「罰」
雋展說了一個阿雄的故事,阿雄是吊車尾的資優班學生,凶狠的老師李小龍實施差一分打一下的政策,阿雄因為受不了五十八下的大板體罰而寫下遺書。雋展很好笑,好幾次連我也想衝過去打他,在他故事裡的每個角色都很欠揍。然而雋展在內容上淺入淺出,每個人都有被體罰的過去,是要勾起眾人的共鳴? 還是提出不一樣的觀點? 我在演出部落格上看到雋展說「外在的責罰像是一棟監獄,撐過坐牢的日子後,最終我還是能從別的地方找到力量,成長為另外一個人,然後走下去….」這樣的觀點,在最終時彷彿透過阿雄對自殺的猶豫看得到細末,算是一小小的遺憾。
施名帥「寂」
一個寂寞的男人在IKEA留宿,前女友的聲音突然在IKEA的電話裡響起,或許寂寞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解讀…。有時看小帥的表演,覺得他已發展出他的一套風格與方法,也許其他人來做就不見得成立,但是他是小帥,他可以那樣講話那樣走路,他有他的想像和幽默,這也是一種未來系的表現。
黃思農「忘」
思農的「電氣二胡」已經聽聞多時,但是一直沒機會親眼見識一番,這次看到二胡接上效果器,搭配吉他以及LOOP效果,二胡ROCKER的稱號真是實至名歸,喜歡音樂的我有被滿足到。但是在劇場與音樂之間就稍顯不夠圓融,三台電視播放著新聞報導,是不是有一些事情需要被忘記,還是那是我們早已忘去的事? 最後他穿戴整齊,喝著麥當勞離去,前往電視機裡面的那個世界去,那快樂天堂到底在哪裡?

沒有留言: